近年来,肺结节在我国检出率为20%-80%,LDCT筛查97%以上的肺部结节为良性病变,肺癌的检出率仅为0.7%-2.3%。针对筛查的疑似早期恶性肿瘤的患者,到底是采取手术还是其他方法治疗,很多患者纠结于此。外科手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普遍使用,使得早期肺癌的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对于拒绝手术,因身体状态较差、心血管风险高、肺功能较差和(或)因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的淋巴结阴性患者或过去已做过双侧肺部结节手术又出现肺结节无法再行手术的患者,微创消融治疗方法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微波消融术作为一种精准的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全国范围内每年的治疗例数迅速增加,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适应人群广等特点。
01什么是微波消融
利用CT或超声等影像技术定位引导下,把一根仅直径约2mm的特殊微波消融针插入肿瘤中心,CT再次扫描证实针的位置合适。通过穿刺发射的微波,局部组织内的水分子高速运动,摩擦产生热效应使肺脏局部肿瘤组织在几分钟内达到70℃以上的温度,引起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而周围组织极少或不受损伤。5-10分钟就把一个近鸡蛋大小的肿瘤完全“烧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2肺结节微波消融术适应人群
①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②拒绝行手术切除;
③外科切除后又新出现的病灶或遗留病灶,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
④多发磨玻璃影(先消融主病灶,其他病灶根据发展情况考虑再次消融);
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胸膜粘连或胸膜腔闭锁;
⑥单肺(各种原因导致一侧肺缺如);
⑦重度焦虑,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
03微波消融的优点
1.微创
微波消融针直径仅有1.4mm左右,且针道自带水循环冷却系统可以避免穿刺针道周围组织受损,并在局麻和清醒状态下进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痛苦轻”的特点,穿刺点无需缝合,术后即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成本。
2.安全
该技术于1994年首次应用于小肝癌的治疗,并取得成功,后经20余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已成熟应用于“肺、肝、乳腺、甲状腺、胰腺”等多部位肿瘤的治疗。
3.能治愈
通过对病例术后随访,在CT图像上能明确看到经消融后的磨玻璃结节在各个阶段呈现的影像变化,最后仅残留少许疤痕样的索条影达到治愈效果。目前主要针对3cm以内的单发、术后再发或多发磨玻璃结节。
4.可重复
针对肺部多发恶性磨玻璃结节和各种手术后再发结节,微波消融可以采取重复多次或一次多根消融针的办法进行消瘤治疗。
04禁忌症
①血小板<50×109/L;
②有严重出血倾向、短期内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18s,凝血酶原活动度<40%);
③严重的肺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
④抗凝治疗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在消融前停用未超过5d-7d,贝伐单抗末次使用间隔未超过1个月。
未来,微波消融术在肺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会越来越广泛,其在早期肺癌治疗的地位有可能形成手术、放疗、消融“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面。